一、总则
1.为深化公司产品改革,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,进一步加强系(教研室)建设,特制定本办法。
2.系(教研室)是学校的基层教学管理单位。开展系(教研室)工作考核评估,使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公司各系(教研室)教学工作现状,为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和改善对系(教研室)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提供依据。
3.通过系(教研室)工作评估,以评估指标要求为建设目标,使系(教研室)教学管理规范化、标准化和科学化。
二、评估机构及职能
1.学校成立校教学考核评估领导小组,负责对全校各系(教研室)工作状态评估进行指导和审核。
2.二级学院成立教学考核评估小组,负责对本院各系(教研室)工作状态进行考核评估。
三、评估内容
1.评估指标体系按可比性原则设计。
2.指标体系包括教学基本建设、教学过程管理、教研科研工作、团队建设和特殊项5个方面的内容。
3.按评估等级指标一次量化评分,将各指标得分相加即得系(教研室)评分。
四、评估办法
1.评估对象:以教学为主体的系(教研室)。
2.时间:每年进行一次评估,评估时间一般安排在年末。
3.步骤:评估工作分三步。
(1)系(教研室)自我评估阶段
各教研室在每年下学期的第15~16周进行自评,按照“太阳城集团系(教研室)工作状态考核评估指标体系”(见附件)的各项指标要求准备好材料,并于第16周末将有关材料上报学院教学考核评估小组。送交院(系、部)教学考核评估小组的材料有:工作总结报告、自评表、附件材料。
(2)学院教学考核评估小组评审
在每年下学期的第17~18周,各学院对所属系(教研室)的上报材料进行评审。评审程序:评委审阅各教研室上报材料;有疑问时可直接向其提问;评委根据上报材料、提问情况及其他有关材料对各系(教研室)工作状态进行评定。
(3)校教学考核评估领导小组审定
各学院将A级教研室材料上报至校教学考核评估领导小组,由校教学考核评估领导小组进行最终审定。年度优秀教研室评选,从A级教研室中产生。
五、等级评定
1.学院考核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结果,将各教研室工作状态划分为A、B、C三个等级。A级教研室所占比例为25%,其余为B级或C级。
2.不按时提供上报材料或上报材料不齐全的系(教研室)一律定为C级。
3.学校教学考核评估领导小组审定。
六、附则
1.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。本办法实施后,原相关办法同时废止。
2.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。
附件:
太阳城集团系(教研室)工作状态考核评估指标体系
项目 |
指 标 内 涵 |
计 分 办 法 |
自评 得分 |
审核 得分 |
备 注 |
一、 教 学 基 本 建 设 |
1.制度建设 |
系(教研室)工作制度健全。5分 |
|
|
|
2.工作计划 |
根据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,制订系(教研室)学期工作计划,包括教学工作的安排,系(教研室)重点工作等,要求计划具体,任务明确,措施落实。有检查,学期末有向学院的书面总结报告。5分 |
|
|
提交计划文本,执行情况简报及总结报告 |
3.教学大纲 |
负责所属课程(含实验)教学大纲的制订、修订和执行,并对教学大纲的实施进行检查和督促;组织填写授课计划书,编制各类设计、实习任务指导书,授课进度与授课计划相符。5分 |
|
|
|
4.教材计划 |
讨论确定采用适合的课本,并按时征订。5分 |
|
|
|
7.课件建设 |
改革教学手段,收集、制作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教学资料,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和CAI课件的研究及应用工作。5分 |
|
|
|
8.试(卷)题库建设 |
建立和完善试(卷)题库,认真审查考题是否符合大纲要求。质量高且符合规定套数题(卷)库的课程门数。10分 |
|
|
以报考试中心为准 |
二、 教 学 过 程 管 理 |
1.教改工作 |
每学年制定有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规划,有重点改革项目,年终对规划执行情况有较好总结,教改成绩优异,书面材料完备。5分 |
|
|
|
2.教学任务 |
按照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,及时提供任课教师(含实习指导教师、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)的初步名单。5分 |
|
|
|
3.听课制度 |
系(教研室)主任每学期对本室教师每人至少听课一节次,全期听课不少于8节次,并组织本室教师互相听课每人至少4节次,同时能及时反馈听课情况,组织新开课与新教师的试讲,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讲课质量。5分 |
|
|
有听课记录 |
4.教学检查 |
组织教学检查和教学质量分析,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,定期对教师的综合情况(教学情况、思想教育、工作态度、考勤)进行考评,关心教师的进步,提出奖惩和晋升的建议。5分 |
|
|
|
5.系(教研室)活动 |
严格按照学期初制订的系(教研室)活动计划开展活动,教研活动质量高,有完整详实的活动记录。每开展1次教研活动计1分,最多计10分 |
|
|
提供系(教研室)活动计划、系(教研室)活动会议记录 |
6.考试 |
组织教师讨论拟订考试(考查)题目、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。按时提供考卷,认真实行教考分离,坚持集中阅卷。对试卷质量和评分标准严格审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对期末考试有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,按时上报成绩。计5分 |
|
|
|
三、 教 研 科 研 |
1.教科研计划 |
制订教科研计划,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。5分 |
|
|
|
2.教学分析 |
组织教师分析学生对教学的意见,讨论改进教学的具体办法,不断提高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。5分 |
|
|
|
3.教学研究 |
开展教学研究,包括进行教材分析、协调教学进度,组织观摩教学、参加学术活动、交流教学经验、发动教师撰写教研论文,并有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。5分 |
|
|
有相关记录 |
4.发表教研论文 |
发表教研科研论文数/教师人数≥0.5篇计5分,每降低0.1篇减1分 |
|
|
<0.1不计,只计论文第一作者(附论文复印件,限当年发表) |
四、 师 资 建 设 |
1.团队培养 |
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计划。系(教研室)应有统一安排,制订统一的进修提高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,建立既能形成梯队结构又能整体提高水平的团队培养规划。5分 |
|
|
|
2.其 它 |
实行导师制,帮助青年教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,过好教学关。对中年教师,系(教研室)应确定其学科的主攻方向,帮助其通过科研等途径提高业务水平。5分 |
|
|
|
五、 特 殊 项 |
加 分 |
1. 获教学成果奖(包括教材奖和讲课竞赛奖)。国家级奖(项):一等15分,二等12分,三等10分;省部级奖(项):0一等10分,二等8分,三等6分;学校奖(项):一等6分,二等4分,三等2分 2. 有教改项目,正常开展研究工作,并有一定成果者,立项和结题时分别计分如下,国家级计16分,省级计8分,校级计4分 3. 获国家级精品课程(含优秀课程)每门计10分,省级每门计8分,校级每门计4分;申报一门计1分(不重复计分) 4. 出版教材每门计3分,新编讲义每本计1分 5. 组织数模竞赛、英语演讲比赛、电子竞赛、程序设计竞赛、体育竞赛等获省级一等奖相关系(教研室)加8分,二等奖加6分,三等奖加4分 6. 多媒体课件制作或教学获省部级一等奖计6分,二等奖计4分,三等奖计3分;校级一等奖计4分,二等奖计3分,三等奖计1分 |
|
|
必须提供相关附件材料,否则不能加分。对于未包含的奖项,均比照执行。评选优秀系(教研室)时,该分数为重要参考因素 |
减 分 |
1. 一级教学事故减4分、二级教学事故减2分、三级教学事故减1分 2. 考试阅卷和登录成绩有问题的每个班扣2分 3. 教材征订,多订、少订、误订的每门每次扣1分 4. 系(教研室)主任、教师相互听课没达规定次数的,每人扣2分 5. 教研活动每缺1次扣1分 6. 教学大纲不及时修订的,每门课程扣1分;不按培养方案开课的,每门扣5分 7. 未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未及时上交有关材料每次扣1分,缺交的每次扣2分 8. 有典型教学问题的每人每次扣1分 |
|
|
以教务处统计为准。评选优秀系(教研室)时,该分数为重要参考因素,必要时可一票否决 |